浸润现象,用来描述液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行为,从宏观视野到微观世界,普遍存在于在日常生活中。超浸润性(Superwettability)是指材料表面具有特殊浸润性和粘附性的统称,它是功能材料表面最基本的物理特性之一,也是影响材料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苏州大学赖跃坤教授团队近年来着力于特殊润湿性功能纳米材料的开发及相关运用研究,特别在仿生微纳米TiO2表面特殊浸润性方面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前期通过理性设计构造表面特殊微纳结构,快速原位可视调控超疏表面粘附性,以及在高通量细胞支架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相关技术已申报和授权多项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2013, 25, 1682-1686 (ESI高引用论文 & Cover); Small 2017, 13, 1600687 (ESI热点/高引用论文 & Frontispiece); Small 2016, 12, 2203-2224 (ESI热点/高引用论文 & Back Cover & Materials Views China网站亮点报道); Small 2014, 10, 4865-4873 (Front Cover)和Small2013, 9, 2945-2953 (Inside Cover); Nanoscale Horizons 2017, 3, 235-260 (Front Cover)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5, 3, 342-347, Back Cover)。该团队还利用功能纳米材料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半导体特性有效提高功能纺织品面料的加工附加值,并通过原位化学手段成功构筑出了具有特殊浸润性和优异机械稳定性的多功能服装面料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2825-2832 (ESI高引用论文);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6, 3, 12179-12187 (ESI高引用论文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 5, 31-55 (ESI高引用论文 & “Hot papers” & “Most Accessed Manu”)和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15, 2, 1570068 (Front Cover)。
在众多浸润现象中,超双疏性质被认为是最特殊的超浸润状态,具备排斥水滴和油滴的双重能力。在2007年,Tuteja等人首次通过引入凹角形态从而制备了超疏油表面,这跟以往仅仅改变粗糙度的传统方法不一样。从这之后,合适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态的设计以及低表面能材料的选用已经成为制备超双疏表面的两个基本要素。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制备方法的发展,大范围的应用引发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例如油水分离,自清洁,抗冰,抗污,图案化,液滴操控等等。近期,苏州大学赖跃坤教授等就超双疏表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Bioinspired Surfaces with Superamphiphobic Properties: Concept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的Feature Article文章。在读博士研究生刘慧为第一作者,王燕东博士、黄剑莹和赖跃坤教授为共同通讯联系人。该工作被遴选为正封面亮点报道,并作为亮点文章重点介绍,相信能给广大科研人员带来较大的参考价值。